党建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专题首页 > 党建工作

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概况

发布时间: 2010-06-19       供稿:舒城县教师进修网 审核: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学校概况

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东邻合九铁路,西贴206国道,校园占地面积80亩,其前身是舒城师范学校,上世纪80年代起就承担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小学校长培训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任务。20068月,县教育局向政府递交了《关于成立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报告》。同年10月,舒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在舒城师范学校加挂“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牌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其它不变。20094月,舒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成立“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05月,在政府有关部门协调下,整合了全县现有教师培训机构,将教研室、电教馆、电大等部门承担的职能划入县教师进修学校,实现功能性整合,。20108月,舒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确认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独立法人资格,独立人员编制,县政府规划批准舒城师范择址重建(已委托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院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利用舒城师范原校址及相关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设备开展教师进修培训。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已经成为以师训为主要功能的现代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一、办学条件

(一)政策保障

县委、县政府对教师进修学校建设高度重视,始终把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基础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十一五”规划、县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局工作要点都将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保障教师教育经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迎接评估,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育局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舒城县教师培训机构合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成员多次到教师进修学校考察、调研,了解迎评工作进展情况。

(二)机构设置

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是县政府同意设置的、由舒城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由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有专任教师队伍、健全的内部工作机构和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办学经费由县财政全额拨款,独立核算。

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独立设置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批复》,同意择址新建舒城师范,利用舒师原校址及相关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设备开展教师进修培训。

为进一步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县政府先后发出《关于成立“舒城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通知》和《关于整合县教师培训机构的通知》,将县教研室、电教馆、电大等部门承担的职能划入县教师进修学校,实现功能性整合,实行由县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县教师进修学校全面负责全县教育科研、电化(远程)教育、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干部培训的组织、管理、实施、督导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领导机制、研训一体的工作机制和“培训、研究、指导、服务”四轮驱动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实现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电教资源共享,创新了运行机制,凝聚了培训合力,优化了培训结构,拓展了培训空间,实现了培训效益的最大化。现在的教师进修学校已经成为以师训为主要功能的舒城县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

为了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先后与合肥师范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定期从高校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学校有附属小学1所、实验小学1所,还与城关镇几所小学、县内其他多所中小学签订了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协议书;校领导和专职教师深入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了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了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基础条件

学校有近期和长远的校园规划,校园建设区域规划合理,功能划分明确,独立完整。校学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3600万平米,符合评估要求。

学校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注重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做到够用、适用,突出教师专业特点,达到当地先进水平,能满足全县教师培训需要。学校现有教学楼两幢,公寓楼一幢,科学实验楼一幢,办公楼一幢,餐厅等辅助用房符合要求。两个多媒体教室能同时容纳350人集中培训,音乐、美术、舞蹈、微机、实验、多媒体、语音等专业教室56个,能适应各学科培训需求。

学校有独立设置的藏书室、阅览室、资料室、图书室,总面积500平米,藏书7万余册,音像资料1500小时,各类报刊250多种,图书音像资料年年更新;建立了教职工和参训学员借阅登记制度,各类资源均能得到充分利用。

学校于1995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千兆校园网,微机室、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与因特网连通,教师、学员可以随时上网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双向视频教学系统1999年建成,至今运行良好。教师办公室均配备了计算机,学校教职工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并能指导中小学教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和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各项设备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功能整合后的电大工作站,能充分利用英特网和卫星接收系统,借助清华大学远程教育频道和学校网站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及相关信息,有效支持中小学通过远程培训实现自主学习,并对学员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进行监控和管理。

(四)经费投入

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

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以来,得到县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政府把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优先拨付。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县财政近三年来计拨付1300多万元,市教育局拨付2.5万元,省教育厅自2003年每年拨付不少于10万元用于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省、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费用全额报销。自2007年开始,县财政将全县教职工工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做到了按时发放教职工工资,保障了教职工的权益,稳定了教师队伍。

二、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8人,兼职教师71人,其中领导班子成员5人,专任教师35人,职员8人。

(一)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领导班子5人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人,班子成员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都在20年以上,均参加过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参加过新课程理论培训,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深入中小学,了解教师需求,有效促进了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5人,其中高级、特级教师15人,本科以上学历34人,研究生毕业或修完研究生课程的19人,省、市教坛新星各2人,省专家组成员2人,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5人,市师德标兵2人。专职教师达到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5.15%,专职教师及专职业务人员占教职工总数81.3%,符合评估要求。专职教师都从师范类学校毕业,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参加过新课程理论培训,一直承担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培训工作,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熟悉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

学校制定了《20062010年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定期安排教师到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或进修,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升素质;100%的教师制定研修计划,形成了稳定的学科培训方向,每位教师都有个人专业提高计划并有实施记录,深入中小学承担教育教研任务每学年60个工作日,听课60多节,参加教研活动不低于20次,其中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每年不少于4节。

为提高培训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学校分期分批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师大、北师大、华师大、安师大、安徽大学、省师训中心和兄弟县市近60位专家、学者来校做专题讲座和学科培训。

学校重视兼职教师聘用和管理,兼职教师中有与我校功能性整合的电大、教研、电教等部门的教师和教研员, 还有来自有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本市、县的各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一线教师达70%以上,学科结构合理。专家、学者理论水平高,教育理念先进,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培训内容和方法深受参训教师欢迎。

学校与兼职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动态化管理,兼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三、学校管理

(一)培训规划

根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征求专家组意见基础上,共同制定的《舒城县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舒城县“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舒城县2008-2012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2008-2010年年度培训计划,定位准确,思路清晰,任务具体明确,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符合我县实际,便于操作。

(二)制度建设

为了强化管理,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职责; 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记录。

(三)质量监控

为保证各类教师培训规范、有序进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学时认定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重视过程管理。学员从入学通知、报名登记、考勤记录、课程安排、考核考试、证书发放等各个环节均有档案记录;培训结束后注重总结经验、反思问题,积极主动向学员征求意见,不断改进措施,确保培训质量逐年提高。

(四)培训管理

健全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学历培训和校本培训学时登记、以考代训、学时认定及继续教育证书发放、校长培训和教师业务进修等有关资料,培训登记及时、规范、无差错,并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

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分类合理,符合上级部门档案管理要求,并有档案部门颁发的证书。

四、教育科研

(一)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落实“科研兴校”的战略,我校制定了《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奖励条例》、《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组长考核办法》和《舒城县教师进修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条例》,强调教育科研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教育科研的内容、形式、组织、管理和奖惩办法。学校教科室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教研和科研工作,要求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深入中小学调研1 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材编写。近年来,学校已经申报和已经结题的市级以上课题计6项。其中,由刘学柱主持的市级课题《教师教育与培训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已结题,市级课题《新形势下农村教师培训的途径和效率再研究》已经立项;汪照亮、徐文荣等主持的依法治校示范校省级课题结题报告《中师生违规违纪行为调查解析》被编入安徽省教育系统调研文集《调查与思考》;孙毅主持的省级课题《中小学教学配图的应用现状及在新的开发空间下的合理应用研究》已经立项,科技成果《教室挂图器及教学配图的研制》已申请国家专利并获2008年舒城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培训调研

学校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为规划、计划及培训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建言献策,为中小学提供咨询平台。教研室通过调研探索出来的“聚焦课堂、点菜下单”、“骨干引领,普遍提高”、“服务农村,送教下乡”等培训模式,符合本县中小学实际,针对性强,效果良好。

(三)课程建设

学校结合县情,自主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王永红、刘学柱、王玉琴、韩延存等老师参与编写的教材《普通话口语训练》、《古诗文阅读》、《体育与健康》、《简笔画教程》等已被正式使用。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培训者的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与学术水平,带动了全县干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全县干部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

五、功能发挥

(一)各类培训及管理

1、全员培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采取“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全方位培训”的策略,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对全县教师进行了“新课程通识培训”,“新课标”、“新教材”培训,“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专题培训,组织了《新世纪教师素养》、“备好课”、“上好课”专题考试,教师参训参考率100%。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理论素养基本具备,学科教学能力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农村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整体提升,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稳步提高,从而确保了全县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深化。

2、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学校先后举办了小学校长、初中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依法治校”和“校本培训”这些主题,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讨,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3、项目培训。组织骨干校长、班主任、教研人员、学科教师参加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和“国培计划”项目培训,很好地带动起了全县的教学、教育、教研和管理工作。

4、新教师岗位培训。为使新任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下,我校每年举办一次新教师岗位培训班,从教学基本功、常规教学、新课程通识知识入手,开展岗前培训,使新教师一年胜任教学、两年成为合格教师。

5、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普通话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中心校分期分批安排中小学、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普通话培训,培训结果作为晋级晋职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6、省、市、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学校作为省、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自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了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和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经过层层选拔的我县小学骨干教师也随班参加学习。为了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质量,我们在方案制定、教师选聘、过程管理、信息反馈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的筹划,培训效果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参训学员的好评。

7、校本培训。我们成立了校本培训业务指导组,制定了《舒城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培训。每学年初各中小学校将校本培训的方案报到我校,年中我校主管领导和业务人员下乡指导、督促、检查各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情况,年终由县教育局和我校安排人员到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和学时认定。

(二)业务指导

学校制订了专职教师业务指导联系责任制度和培训需求调研制度,制定了符合不同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指导方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全县中小学教师提供业务指导。

学校主要领导和业务人员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与广大中小学教师建立直接联系,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与老师们同研讨、共提高。

学校建立了符合本县实际的校本研修制度、经常性校本研修指导机制和校本研修资源库,为本县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了有效的师资与资源支持。

(三)培训改革

积极探索针对广大教师在备课、上课中的问题,开展以送教下乡为主要形式,以问题指导、问题解决为核心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模式。

立足实际,创建具有地方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培训方法。学校组织有关教师就如何改进培训方法下校调研,发放问卷,开座谈会,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较为规范的调研报告,为改进培训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培训中,我们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针对性突破与补缺补差相结合、知识创新与能力培训相结合、骨干带动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不断变换教学形式;采取专家讲学和一线教师直接授课相结合,拓展视野,开阔思维;采取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加强针对性;采取观摩与点评相结合,突出实践性;采取点菜与套餐相结合,增强灵活性;采取论文辅导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特色教学设计相结合,提高科研性等一系列培训改革措施,学用结合,解决了培训学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深受学员欢迎。

(四)培训绩效

我校认真贯彻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培训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类培训,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工作成效显著。

1、全县中小学近7000名教师均参加了岗位培训,参训率100%2008年岗位培训6658人,2009年岗位培训6750人,2010年岗位培训6800人。

2、全县所有小学校长均参加了岗位培训,校长持证上岗率100% 133名骨干中小学校长参加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培训,100名幼儿园园长参加了资格培训。

3、全县新教师上岗前均参加了培训,2008年培训新教师117人,2009年培训新教师266人,2010年培训新教师99人。

4、我校先后与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专科、本科函授班和研究生课程班,现是淮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点。三年来,有78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我校专升本函授学习,有178名幼儿教师参加了我校函授进修学习。

5、三年来,全县有300多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按照通知要求,参加了各级培训,合格率100%。骨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把学到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6、由我校培训的全省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学科骨干教师和六安市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已经在我省不同地区基础教育岗位上发挥着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推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我们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了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构建了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涌现出一批教育管理能力强的校长,也涌现出一批省、市、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星和学科带头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的台阶。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对学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六安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基地实习学校”;被评为“舒城县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舒城县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六安市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电视台也多次报道我校取得的成果。

Copyright 游戏亚虎娱乐个人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安徽渔之蓝教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